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種子長大了

 配合生活課程二.2「一起來種吧!」、二.3「種子發芽了」的教學










教學期間:110.3.11-110.3.26

 

教學目標:

1. 透過實際種植活動,知道如何讓種子發芽。

2. 透過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養成細心照顧、耐心觀察的能力。

3. 透過與同學一起觀察種子和植物的生長,增進學生彼此間的情誼,一起快樂的學習。

4. 透過探索植物成長遭遇的問題,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5. 能演唱〈播種歌〉歌曲。

6. 能將種子的成長過程記錄下來,完成生活習作第1415頁。

 

進行方式:

1.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並分組,決定想種哪一種植物的種子。

2. 教師引導學生種植種子,將花盆放在陽光充足,空氣也流通的地方。

3. 教師引導學生做種子發芽過程的觀察。持續觀察照顧,並記錄它們成長的變化。

4. 教師指導學生,把那些已經發芽卻被拔出來、丟在地上的種子們再重新種回去。

5. 教師教唱〈播種歌〉,讓學生體驗唱唱跳跳律動的喜悅。

6. 教師指導學生,將種子的成長過程記錄下來,完成生活習作第1415頁。

 

成果描述:

1. 經由種植種子,激發了學生們種植植物的興趣,分享種子成長的喜悅。

2. 自從種下種子以後,學生們天天去二樓的露天平台觀察種子生長的情形,還會很興奮的跟老師分享,說他們的種子長得如何如何,無形中培養了愛護植物的情操。

3. 孩子們一下課就會呼朋引伴,相約去澆水,查看種子的生長情形,發現有小蟲、長雜草,就會一起想辦法解決,不但增進了同學間的情誼,也培養了互助合作的精神。

4. 沒想到,當種子們開始紛紛冒出新芽的第二天,突然有一節下課,一個孩子去平台觀察種子以後,神色慌張的衝進教室大叫:「老師,我們的種子都被拔出來,丟在地上了!」我趕緊帶著大家過去看,只見小豆芽們散落一地,只能用慘不忍賭形容,孩子們又生氣又難過的大叫:「是誰這麼過份啊?好可惡喔!」

5. 雖然當下我心裡也很生氣,暗暗發誓非揪出這個搞破壞的人不可,但是我告訴自己,此時不能情緒化,否則孩子們會被我影響,於事無補。於是,我告訴大家,事情發生了,我們埋怨或是生氣都沒有用,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趕快再把這些豆芽種回去,或許還有救。孩子們聽了,就互相幫忙,一一的把散落一地的豆芽再重新種回去。

6. 隔天,大家一早到校,交完作業、抄完聯絡簿後,第一件事就是快步衝去二樓的露天平台,看看前一天重新種回去的種子們是否安好。結果,看到孩子們眉開眼笑的回來,就知道昨天的努力沒有白費了。

 

實施心得:

1. 所謂做中學,這次配合生活第二單元「小種子長大了」的教學,除了讓學生們參觀學校的生態園去認識各種植物的種子以外,也讓大家試著自己種豆子,看著他們天天一早到校,就興奮的來跟我分享豆子生長的情形,讓我也跟著他們一起開心了起來。

2. 只是,計畫趕不上變化,正當孩子們努力的天天澆水,終於看到豆子一個個慢慢從土裡冒出新芽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人惡作劇把這些剛發芽的豆芽連根拔起,丟了滿地。孩子們生氣又難過,我也跟著心痛,但是我告訴大家負面的情緒不能解決問題,我們應該趕快想辦法補救,試著把這些豆芽再重新種回去。

3. 為了安撫孩子們的情緒,我告訴他們,老師會拜託主任調閱監視器,看看能不能找到兇手,不能讓他逍遙法外,大家聽了終於比較釋懷了。

4. 幸運的是,當大家分工合作把豆芽再種回去的第二天,豆芽們竟然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重新又活了過來了,我跟孩子們都非常的開心呢!

5. 學務主任聽了我的投訴,也十分的幫忙,隔天就把監視器畫面調閱出來,並通知我前去辦公室,一起查明真相。沒想到最後答案揭曉,竟然是因為我們種在露天的二樓平台,引來眼尖嘴饞的鳥兒偷吃了。

6. 經過這一事件,我跟孩子們也學習到,原來豆子發芽時的那兩片子葉,對鳥兒來說是美食,真的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呢!

 

學習者心得:

1. 種子發芽後,會向上長出葉子。

2. 種子發芽需要水分,但是澆太多水也不好。

3. 我們吃的綠豆、紅豆、花豆都是種子。

4. 看到我種的綠豆慢慢的長大,我覺得很興奮。

5. 看到我種的花豆被人拔掉,丟在地上,我好生氣喔!

6. 老師說生氣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分工合作把豆芽重新種回去。

7. 我會記得澆水,好好的照顧我種的植物。

8. 我們的豆子發芽時,對鳥兒來說是美食,才會被拔起來丟在地上。

9. 豆子發芽長大需要陽光、空氣和水。

10. 如果有蟲在吃我的豆苗,我會把蟲移走,不能弄死他。

11. 如果長出雜草,要把雜草拔掉。

12. 如果豆子長得太密了,要移植一些到別的花盆。

13. 種子發芽後,要固定時間澆水。

14. 種子發芽後,要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

15. 時間越長,植物會越長越高,葉子也會變多。

繪本導讀—認識昆蟲界的大聲公

 











 


教學目標:

1. 能專心的看完影片「樹上的聲樂家 【下課花路米412】」。

2. 能專心的看完繪本「昆蟲大聲公  蟬」

3. 能知道蟬是夏天的昆蟲,以及牠鳴叫的原因。

4. 能知道蟬的食性以及生長的過程。

5. 能知道如何分辨雄蟬和雌蟬。

6. 能知道可以到陽明山近距離的觀賞蟬。

7. 能知道成蟬的生命只有短暫的23個星期,以後在戶外看到牠,要尊重牠、愛護牠,不要抓牠。

 

進行方式:

1. 老師播放影片「樹上的聲樂家」。

2. 老師發下繪本「昆蟲大聲公  蟬」,請學生安靜閱讀。

3. 看完影片後,請學生說一說,蟬有哪些生態習性。
4. 
老師針對書中的內容提出問題,請學生回答。

5. 請全班說一說學習的心得,並寫下來。

 

成果描述:

1. 透過影片中台大昆蟲研究所林衍德哥哥的解說,大家才知道原來我們可以到陽明山就近觀察各種的蟬。

2. 看過繪本「昆蟲大聲公  蟬」與「樹上的聲樂家」影片的介紹後,大家都對蟬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了。

3. 而且,林哥哥還教大家如何找到蟬,如何分辨雄蟬和雌蟬,以及認識蟬的生態習性。

4. 大家都學習到了,成蟬的生命只有短暫的23個星期,以後看到蟬,應該用尊重、愛護的態度來面對牠,千萬不要抓牠,讓牠能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

 

實施心得:

1. 為了增進學生們的閱讀與語文能力,每個星期我會從眾多的巡迴共讀書中,挑選出一本可以寓教於樂的繪本來進行導讀。

2. 因為這星期要導讀的繪本「昆蟲大聲公  蟬」,為了引起孩子們的學習動機,也讓大家對於蟬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所以我在導讀這本書之前,先上網搜尋關於蟬的生態影片。

3. 透過公共電視製播的影片「樹上的聲樂家」,台大昆蟲研究所林衍德哥哥詳細的解說,不但讓我大開眼界,也讓孩子們在問答的過程中,認識了蟬的生態習性,學習尊重蟬,愛護蟬,真的是師生一起教學相長呢!

4. 有個平時安靜、表現並不特別突出的孩子,回家後把今天上課學到關於蟬的知識寫在聯絡簿的小日記上,讓我又驚喜又感動呢!

 

學習者心得:

1. 昆蟲界裡的大聲公指的是蟬。

2. 只有雄蟬會鳴叫,雌蟬不會叫。

3. 雄蟬鳴叫是為了要求偶。

4. 蟬是夏天才會出現的昆蟲。

5. 在夏天進入尾聲的時候,蟬就會死掉了。

6. 蟬的壽命只有兩、三個星期。

7. 蟬的天敵是蜘蛛、蜥蜴。

8. 騷蟬是台灣夏天常見的蟬。

9. 體型最小的蟬是草蟬。

10. 蟬的嘴巴像一根吸管,牠的食物是樹汁。

11. 蟬蛻就是幼蟬羽化變成成蟬的過程。

12. 幼蟬住在地底,牠用口器吸食樹根的汁液。

13. 幼蟬從地道鑽出來的時刻,通常是在傍晚或是晚上。

14. 雄蟬沒有產卵管,雌蟬才有。

15. 雄蟬的腹部比較大,雌蟬的腹部比較小。

16. 夏天的時候,我們可以到陽明山聽到很多種蟬的叫聲。

17. 蟬的生命很短暫,所以看到牠不要抓走,讓牠能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

 

補充:

1. 利用早自習、閱讀課以及每週五的全校共讀時間,觀賞「樹上的聲樂家 【下課花路米412】」的影片,加深學習印象,進行繪本「昆蟲大聲公  蟬」的閱讀與討論,完成本次導讀教學活動。

2. 謝謝公共電視台製作「樹上的聲樂家 【下課花路米412】」的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0KFvW8hzds

聯絡簿110.3.29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