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海洋教育—誰殺了海龜?













教學目標:
1. 能專心欣賞影片「神祕水母事件簿」。
2. 能知道因為人亂丟塑膠袋在海裡,才會讓海龜誤食而死亡。
3. 能知道海龜的食物就是水母。
4. 能認識水母的生態習性。
5. 能知道看到水母就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6. 能知道水母大量增生的原因。
7. 能知道水母爆量對生態有哪些影響。
8. 能知道如何以實際的環保行動來保護地球。

進行方式:
1. 觀賞大愛電視台所製播的「呼叫妙博士」生態環保節目「神祕水母事件簿」。
2. 老師針對影片內容提問,全班進行有獎徵答。
3. 請學生們寫下看完影片後的心得。

成果描述:
1. 孩子們認真看著影片,隨著影片中兩個小助理的努力求問,抽絲剝繭,終於知道殺死海龜「亮亮」的兇手,竟然是人類製造的塑膠袋。
2. 看完影片,大家都認識了海龜和水母的生態習性了。
3. 透過影片中兩個小助理去訪談兩位專家,我們都學到了水母大量增生的原因、水母爆量對生態有哪些影響。
4. 經過兩位專家的解說,大家都學到了如何以實際的環保行動來保護地球。
5. 最後我總結:因為人類亂丟塑膠袋,才會讓海龜死亡。
6. 我再繼續補充:因為我們過度的捕撈魚類,用了會汙染海洋的清潔劑,製造了許過多的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讓水母爆量,讓生態不平衡。所以我們從此以後要少用塑膠袋,不要過度捕撈魚類,不要用會汙染海洋的清潔劑,在日常中要養成節能減碳的習慣,我們的地球才能生生不息下去。
7. 我想,經過了這樣的教學活動,環保的種子應該已經埋進孩子們的小小心靈裡了。

實施心得:
1. 因為一年級的課程比較簡單,有時候,這節課程預定的進度已經上完,還剩下幾分鐘才能下課,孩子們看著牆壁上的時鐘蠢蠢欲動,心似乎已經快要飛出去了。這時如果再教新的課程,時間可能不夠,孩子們也無心再繼續上課了。
2. 這時我想到,大愛電視台所製播的入圍最佳少年兒童金鐘獎節目「呼叫妙博士」所設計的生態環保影片,這些影片不但可以拿來教學,看完之後再藉由集體的討論,就能讓大家對環保的意識更加深刻。
3. 於是,只要今天的課程進度上完,若是離下課鐘響還有剩下幾分鐘,我就播放呼叫妙博士所設計的生態環保影片─「神祕水母事件簿」給班上的孩子們欣賞。
4. 因為這個影片是用偵探找兇手來發展劇情,有懸疑性,孩子們看得欲罷不能,我就允諾他們,只要大家很認真上課,我們把今天的課程進度教完,如果還有多出來的時間,我就會再繼續播放給他們看。
5. 雖然環保是大家朗朗上口的話題,但是老師的三令五申,孩子們大多是「左耳進,右耳出」,常常沒放在心上。但是經由看影片學習環保,效果就大得多了。
6. 這都要特別感謝大愛電視台所製播的「呼叫妙博士」生態環保影片,讓我有了這樣棒的點子,可以寓教於樂,一舉多得呢!

學習者心得:
1. 海龜的食物是水母。
2. 水母和海龜都是順著洋流在旅行的。
3. 殺死海龜「亮亮」的兇手就是塑膠袋。
4. 人類製造塑膠袋,亂丟在海裡,讓海龜以為是水母,才會誤食而死亡的。
5. 因為氣候異常,水母就變多了。
6. 水母變多以後,會吃光水裡的小魚小蝦,我們以後就沒有魚蝦可以吃了。
7. 水母會分泌毒液,人類被螫到有可能會麻痺,甚至死亡。
8. 水母繁殖要有適當的溫度。
9. 水母的身體裡有95%的水分。
10. 水母的寶寶叫做水螅體。
11. 水母的嘴巴有進食和排放食物殘渣的功能。
12. 水母會用觸手上的毒針攻擊獵物。
13. 去海邊玩水,如果看到水母就要保持距離,才不會被螫到。
14. 因為人類大量的捕獵和過度的汙染,讓海龜和魚類都大量的減少了。
15. 因為人類排放汙水,製造充足的食物環境,才會讓水母快速增加。
16. 因為人類捕撈海龜和破壞海洋環境,讓水母天敵減少,才會讓水母爆量。
17. 水母爆量會減少海裡的浮游生物和小魚小蝦,生態就會不平衡。
18. 我們不能再過度捕撈海裡的魚類,少用會汙染海洋的清潔劑,要確實做好節能減碳,這樣水母就不會越來越多了。

補充:
1. 感謝大愛電視台所製播的「呼叫妙博士」所設計的生態環保影片─「神祕水母事件簿」
2. 利用早自習及上完正式課程剩下的幾分鐘時間,進行本次教學活動。
3. 「神祕水母事件簿」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7apRscOK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