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讀報教育—認識「食用種子」












教學目標:
1. 能專心的看完老師發下的資料—「食用種子」。
2. 能專心聽老師的說明及提問,踴躍回答問題。
3. 能知道哪些食物是由植物的種子做成的
4. 能知道五穀與雜糧指的是哪些作物。
5. 能知道人類古文明馴化了哪些植物當主食
6. 能知道臺灣的稻米栽培有3000年的歷史,並且有哪些珍貴的原生種穀物
7. 能知道人類食用的豆科植物有哪些作物。
8. 能踴躍參與討論,並完成學習單。

進行方式:
1. 由老師發下國語日報週刊的影印資料—「食用種子」。
2. 請全班一起安靜閱讀。
3. 全班一起討論學習單的答案。
4. 老師總結: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食物都是由植物的種子做成的,人類古文明從幾千年前就馴化了許多植物當主食,臺灣的稻米栽培也有3000年的歷史,還有許多珍貴的原生種穀物,而且大豆、紅豆、綠豆也都是食用種子,大豆因為富含蛋白質,還被叫做「田裡面的肉」,所以植物的種子對於我們的生活非常的重要。

成果描述:
1. 這份國語日報週刊的資料「食用種子」,可以讓學生們認識由植物的種子做成的各種食物,也讓學生學生學習到人類古文明與臺灣早有栽種各種植物當主食的歷史,並且認識人類食用的各種豆科植物,是一次很豐富的食農教育。
2. 孩子們一邊看資料,一邊找答案,不但能夠認識各種食用種子的歷史與用途,更透過共同討論與習寫學習單的的方式,訓練大家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實施心得:
1. 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學校為避免群聚感染,決定圖書館暫時不開放,不但不能帶全班去圖書館看書,連巡迴共讀書也不能傳閱了。
2. 學期即將結束,各科課程的教學也都進入了尾聲,孩子們因為天氣熱而變得心煩氣躁的,我正煩惱著該如何進行108新課綱的校訂閱讀課時,突然靈機一動,我可以把學校指定的多元閱讀刊物—國語日報週刊,用影印的方式讓全班人手一份,並且設計讀報學習單,讓孩子從讀報中找答案,學習寫作。
3. 我從國語日報週刊中找到了一個主題—「食用種子」,不但能夠讓學生認識各種食用種子的歷史與用途,更透過共同討論與習寫學習單的的方式,訓練大家的閱讀與寫作能力,讓我覺得這是一次很不錯的食農教育呢!
4. 有了這一次的經驗,我想以後可以再去從國語日報週刊上面,尋找適合我們班學生程度的文章,並且設計閱讀學習單。雖然遇到了圖書館暫時封閉,沒有實體的故事書提供給孩子們閱讀,但是有了這些影本,做為校訂閱讀課的導讀教材,不但可以增進學生們的語文能力,也能夠加強他們的環境概念,真是一舉兩得呢!

學習者心得:
1. 豆漿、爆米花、麵包、麻糬、麵、白米飯都是由植物種子做成的食物。
2. 臺灣的氣候宜人,每年可以收成二次稻作。一次在夏天,另一次在秋末冬初。
3. 五穀指的是:稻、黍、稷、麥、菽。
4. 雜糧指的是:玉米、高粱、花生、芝麻等。
5. 人類古文明馴化了許多植物當主食,印加古文明馴化了馬鈴薯。
6. 人類古文明馴化了許多植物當主食,印度古文明馴化了稻米。
7. 人類古文明馴化了許多植物當主食,中國古文明馴化了大豆。
8. 人類古文明馴化了許多植物當主食,馬雅古文明馴化了玉米。
10. 臺灣的稻米栽培有3000年的歷史。
11. 臺灣珍貴的原生種穀物有:紅藜、油芒,和許多小米品系。
12. 大豆、紅豆、綠豆都是豆科植物,是人類重要的養分來源,。
13. 大豆因為富含蛋白質,被叫做「田裡面的肉」。
14. 做菜用的沙拉油是由大豆榨出來的。

補充:
1. 感謝國語日報週刊提供的資料。
2. 配合本校多元閱讀的教學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